-
制取一氧化碳的四种方法大揭秘!
本文介绍了四种常见的一氧化碳生产方法,包括燃烧含碳化合物、水煤气反应、石墨和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以及一氧化碳气体的分离和纯化。对于研究一氧化碳气体的制备技术和市场前景感兴趣的读者不容错过。更多 +
-
为什么现在是投资氦气的时候
今天我们认为液氦是地球上最冷的物质。现在是时候重新审视他了吗? 牛市每隔几年就会出现在一些利基市场,但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大宗商品中。我们已经在钴、锂、石墨、磷酸盐、铀、稀土金属、锡和其他金属中看到了它。故事几乎总是一样的。多年来缺乏投资导致了上述原材料的缺乏。国有股已经告罄。现在,突然间,原材料对一些新技术至关重要。 即将到来的氦气短缺 氦是宇宙中第二常见的元素,那么怎么会出现短缺呢?氢也是如此,它甚至更常见。顶部可能有很多,但底部不多。这是我们需要的。 氦也不是一个大市场。全球年需求量估计约为6更多 +
-
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贝士德仪器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专业气体吸附、表面物性类分析仪制造商,集仪器研发、生产、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为一体的科技类生产型企业。 贝士德仪器有限公司下设北京贝士德分析仪器研究院,拥有专业技术团队,累计获得技术专利25项,为国内专利技术拥有量,以多项专利连续获得09年、12年新标准的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3H-2000系列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被广泛用于石墨、电池、稀土、陶瓷、氧化铝、化工等行业及高校粉体材料的研发、生产、分析、监测环节。多年以来一直承担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化学所、更多 +
-
电子气体中金属杂质的分析方法综述
一、原子吸收光谱(AAS) 原子吸收光谱法是基于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蒸汽对其特征谱线的吸收,由谱线的特征性和信号强度对待测元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种常用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种类型: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蒸汽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和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其中,以前两种分析方法最为常用。 原子吸收光谱法可以测定元素周期表中的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对大多数金属元素的相对灵敏度为10−10~10&min更多 +
-
二氧化碳的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二氧化碳还可用于制取金刚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a+CO2=2Na2O+C,反应的条件为440℃及800个大气压,在这样的条件下,二氧化碳会形成超流体,能够吸附在钠的表面,加速电子从钠传递至二氧化碳的过程。当温度降低至400℃时,就没有金刚石的产生了,当压力下降时,生成物也主要以石墨为主。液体二氧化碳密度1.1克/厘米3。液体二氧化碳蒸发时或在加压冷却时可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是一种低温致冷剂,密度为1.56克/厘米3。更多信息请点击:,或者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400-6277-838 &更多 +
-
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用于高效制氢
太阳能光伏发电过程电能的存储及其按需释放仍是目前光伏发电应用领域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近年来,石墨相氮化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在能源、环境和材料等领域备受关注,被广泛应用于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等环节。据报道,近日来自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协会斯图加特固态研究所、瑞士苏黎世大学及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石墨相氮化碳材料进行改性处理后,成功实现了光照条件下电子的捕捉,该技术可用于氢燃料的高效制备。 更多信息请点击:,或者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400-6277-838更多 +
-
氮化硼-石墨烯或将成为最佳储氢材料
近日莱斯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柱撑氮化硼-石墨烯”(graphene separated by nanotube pillars of boron nitride)是一种绝佳的储氢材料,这一发现可能为氢动力新能源汽车带来突破。该研究的主要作者是莱斯实验室的材料科学家鲁兹贝赫·沙萨瓦里(Rouzbeh Shahsavari)和法尔扎内·沙亚甘法(Farzaneh Shayeganfar),相关论文刊登在美国化学学会《Langmuir》期刊上。更多信息请点更多 +
-
甲烷与氦气混合气在合成石墨包裹奈米镍晶粒的中的应用
石墨包裹奈米晶粒是一种粒径为1~100奈米(nm)的球状复合材料,其内核为金属,外层为石墨。最早于1993年利用碳碳电弧法(Kr?tschmer-Huffman method)製造碳60的衍生材料的实验中发现(Tomita et al,1993, Ruoff et al,1993)。当时有许多人想要在碳60中间的空位中塞入其他的金属,却意外的在实验产物中发现少量的石墨包裹奈米晶粒。不过此法所製造出来的产物量极少(约几百粒),根本无法进行科学的基础研究。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