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标准气体组分的相容性
如果产生氮气中的氮氧化物标准气体,如果氮气中含有高纯度的氧气或在填充过程中带入氧气,则混合气体将为NO2/N2。类似的问题可以总结如下: 1.酸性和碱性气体 常见的酸性气体包括:HCl、H2S、so NO2、有机酸等。不能与碱混合,如氨气和有机胺装在气瓶内; 还原气体和氧化气体不相容,不能装入一个气瓶,如H2S和SO2、H2S和NO2、H2和Cl2等。 3.可燃或自燃气体和氧化性气体 如果易燃气体和氧化气体装在同一个气瓶内,超过最低爆炸极限或超过最低耗氧量,则有爆炸风险。由于易燃气体、更多 +
-
氨气气体特性及氨气检测仪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
氨气的特性:氨气为无色气体,有毒,危险等级为2.2。有刺激性味。常见的制冷剂。分子式NH3。分子量17.03。相对密度0.7714g/l。熔点-77.7℃。沸点-33.35℃。自燃点651.11℃。蒸气密度0.6。蒸气压1013.08kPa(25.7℃)。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按国家标准《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规定,车间中氨气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约为39.5ppm。在实际检测当中更多 +
-
乙炔气体安全使用常识
乙炔气瓶为什么不能用尽? 瓶内气体用尽,瓶内压力与大气压力均衡,空气很容易混入瓶内,构成乙炔与空气的混合气。乙炔的爆炸极限为2.3%-100%(体积分数),当混有空气的乙炔瓶送去充气,高压乙炔与瓶内空气混合极易爆炸; 乙炔化学性质不波动,易发作分解反响,略微给予能量(如撞击和振动)就会引发分解爆炸。即便在没有氧气或空气等助燃物的状况下,纯乙炔加压到0.2MPa以上也会发生爆炸。乙炔瓶内装有溶剂丙酮,随着瓶内乙炔压力降低,乙炔从瓶内带出的溶剂逐步添加。假如乙炔用尽,则增大溶剂流失,会给充装、运输、贮存、运用带来爆更多 +
-
如何计算多组分标准气体的爆炸极限?
对于简单的气体爆炸极限,我们很容易从各种手册中查到,如air-H2,O2-H2等,但在实际中很多标准气体属于多元组成,在各类书中难以查到,这样无法判定该瓶标准气体是否是爆炸性气体。若盲目操作无疑潜藏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爆炸性混合气体,若用户确实需要,只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计算和认真操作,尽管属于爆炸性标准气体,也能准确、安全配制。如:Ar60%-CH4 10%-CO 10%-H2 10%-O2 10%配制压力若为10.0MPa,体积为8L的铝合金气瓶,若因某种原因发生了瞬间爆炸,其威力相当于0.411k更多 +
-
丁烷的爆炸极限是多少?
可燃气体与空气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极限。丁烷与空气的混合物爆炸极限是19%~84%。 爆炸极限:爆炸极限也称爆炸浓度极限,是指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氧气)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形成预混气,遇着火源才会发生爆炸,这个浓度范围。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下限越低和爆炸上限越高时,其爆炸危险性越大。这是因为爆炸极限越宽则出现爆炸条件的机会就多;爆炸下限越低则可燃物稍有泄漏更多 +
-
多组分标准气体的爆炸极限应该如何计算
对于简单的气体爆炸极限,我们很容易从各种手册中查到,如air-H2,O2-H2等,但在实际中很多标准气体属于多元组成,在各类书中难以查到,这样无法判定该瓶标准气体是否是爆炸性气体。若盲目操作无疑潜藏巨大的安全隐患。对于爆炸性混合气体,若用户确实需要,只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计算和认真操作,尽管属于爆炸性标准气体,也能准确、安全配制。如:Ar60%-CH4 10%-CO 10%-H2 10%-O2 10%配制压力若为10.0MPa,体积为8L的铝合金气瓶,若因某种原因发生了瞬间爆炸,其威力相更多 +
-
丁烷气体用途及注意事项
正丁烷又称丁烷,相对密度0.6012(0℃)、0.5788。熔点-138.4℃。沸点-0.5℃。临界温度 152.01℃。临界压力3.797MPa。闪点-60℃。折射率1.3259(液体,在饱和压力下)、1.0013(气体,在常压下)。溶于乙醇(17℃及10.332×103Pa时, 18ml/1ml)、乙醚(25ml/1ml)、氯仿(30ml/1ml),微溶于水(0.5ml/1ml)。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1.6%~8.5%(体积分数)。更多信息请点击:,或者拨打我们的热更多 +
-
氮气稀释甲烷气体是咋回事?
大家都知道可燃气体都有一个爆炸极限,一个最佳的燃点,甲烷浓度过高的时候反而会因为缺氧导致燃烧不充分,所以需要另外一种气体来稀释甲烷气体。台湾的陈俊勋先生研究过在甲烷气体中添加氮气来稀释,从而研究燃烧火焰的实验,下面就让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吧。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