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氧化碳是典型的“两面人”
本文研究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对陆地生态系统有两种影响: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积累,增加土壤中的碳储量,形成土壤固碳效应;同时,也会增加甲烷和氧化亚氮等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温室效应。更多 +
-
二氧化碳“变身”糖!中国科学家实现重大突破!
二氧化碳“变身”糖!中国科学家实现重大突破!糖是人类生命活动及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物质,也是当今工业生物制造的关键原材料。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开发了人工转化二氧化碳从头精准合成糖技术,基于碳素缩合、异构、脱磷等酶促反应,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科研团队合作,设计构建化学-酶耦联的非天然转化途径,工程化设计改造酶蛋白分子的催化特性,实现了精准控制合成不同结构与功能的己糖。更多 +
-
预计中国将单独生产氦气
几乎所有的高科技都离不开世界上极其稀缺的资源。氦被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也是军队不可或缺的战略 资源。根据中国科学院的声明,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与中国能源北京公司合作建立的宁县盐池地 区天然气处理厂是中国第一个商业化的氦气生产厂。更多 +
-
二氧化碳有可能成为工业原料吗?
二氧化碳能成为工业原料吗?在工业生产、驾驶甚至日常生活中,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有数十亿吨二氧化碳气体释放到大气中。毫无疑问,这些二氧化碳排放将对地球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作为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近年来二氧化碳的情况并不乐观。 但是二氧化碳真的只会引起麻烦吗?别忘了碳酸饮料、泡沫灭火器和干冰这一“降温神器”,更不用说对植物生长至关重要的光合作用了。在阳光下,植物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碳水化合物,而前者构成了生物世界生存的基础,而后者则直接为植物生长提供能源和“建筑材料”。更多 +
-
氢气制取方式的多种多样
1.随着太阳能研究和使用的发展,人们开始利用阳光分解水来生产氢气。“通过将催化剂放入水中并暴露在阳光下,催化剂可以激发发光的化学反应,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2.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使用半导体材料锶钛作为亮电极,使用金属铂作为暗电极。他们把它们绑在一起,然后把它们放进水里。在阳光下,氢在铂电极处释放,而氧在锶钛电极处释放。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光电水解水来产生氢气。 3.科学家还发现,一些微生物可以在阳光的影响下产生氢气。人类利用能够在光合作用下释放氢气的微生物,通过氢化酶诱导电子,并在水中产生氢离更多 +
-
二氧化碳的经济效益-蔬菜花卉中的应用
温室施用二氧化碳肥料可以提高植物的质量和产量,但传统的二氧化碳施肥方法由于步骤复杂或成本高,难以推广。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张燕峰教授和饶品华教授团队与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园区合作,创造性地提出了直接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的想法,以满足温室作物的生长需求,并将在不久的将来付诸实践。 二氧化碳捕获成本高 设施农业利用人工技术手段,通过植物和环境调节,为植物创造更合适的生长环境,从而实现高而优的作物产量。温室是受保护农业的典型例子。国外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早,并取得了大规模温室建设和室内技术集成的特点。中国的设施农业始于2更多 +
-
潜水艇里的氧气都是怎么来的?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潜艇中存在的空气成分。每个人都应该知道,潜艇是一个非常封闭的房间。在这种情况下,潜艇内部空气的成分可以分为许多成分,如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等。因此,除了我们在地球上通常接触到的有用气体外,还有一些有害的有毒气体。 对于氧气来说,这种气体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气体,当然,光合作用不会在封闭的潜艇中产生氧气。因此,潜艇中的大部分氧气都是通过人工氧气产生的。当然,潜艇也可以在游泳时打开舱盖,实现全方位通风。通过这种方式,潜艇的内部可以直接吸收船外的空气。 还有其他的氧气生产方法。如果潜更多 +
-
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
氢冶金: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传统的高炉铁生产通过焦炭燃烧提供还原反应所需的热量,并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CO),该还原剂还原铁矿石以生产铁,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O2)。氢能钢铁制造使用氢气(H2)代替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其还原产物为水(H2O),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因此钢铁制造过程是绿色无污染的。 国外使用案例:应用较早,电解水法主要用于氢气处理,因此大多与上游电力公司合作控制用电成本。目前最成功的项目包括瑞典钢铁HYBRIT项目、萨尔茨吉特SALCOS项目和奥地利钢铁协会H2FUTURE项目。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