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烷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碳增加(二)
人类对于甲烷气体的排放控制可以说做得不错,在20世纪90年代大幅下降,看上去确实不错了。但是,在过去的15年中,大气中的甲烷气体又增加了,下降的速度已经是远远低于前面。JRC科学研究人员称,如果人类不采取减少甲烷气体的措施,那么与如今甲烷的排放量相比较,到2050年,可能会造成全球40000至90000人过早死亡,这是直接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JRC科学报告也指出,在甲烷排放量之中,全球60%来自农业,废水,化石燃料等,所以说这部分都是因为人类而起来的,世界卫生组织空气污染与健康全球会议上的报告说明了,人类如果更多 +
-
大型的钢铁厂都会自己生产工业气体
钢铁厂的许多生产过程都需要工业气体。氧气可以用于吹制,即用高速氧枪将其注入转化器,以在反应过程中氧化铁水中的碳含量。它还可以通过放热反应提供能量来加热铁水。惰性气体可以从炉底注入搅拌槽中,以促进快速反应,通常是氮气。将煤粉喷入高炉时,加入氮气稀释煤粉浓度,防止达到爆炸点。钢铁厂的余热和能量可以用来发电。从自己的电力中分离空气的成本很低,而且使用量很大。更多 +
-
引起气瓶事故的原因(二)
氧气含水入瓶,腐蚀钢瓶变薄 氧气带水,钢瓶内残余水又不按时倒掉,就越积越多,使钢瓶遭腐蚀,壁厚减薄,出现“界面腐蚀”。有几例瓶爆事故,爆破口就发生在腐蚀界面(界面爆破)或壁厚减薄处(薄壁爆破)。要特别注意接触海水作业的气瓶,瓶检周期为两年,要求空瓶余压大于0.2MPa。例如1996年5月13日,烟台气体压缩机总厂一只氧气瓶发生爆炸。 原因为瓶体受到严重腐蚀减薄,最薄处仅1.8mm,气瓶又经曝晒,气体压力升高,在薄弱处致爆(爆前没有作定期检验)。再如1996年9月4日,天津华北氧气厂一只正在充装的氧气瓶爆更多 +
-
带你了解工业气体的分类?
工业气体是一种瓶装压缩液化石油气。通常,只要在工业中,在常温和常压下为气态的产品统称为工业气体产品。今天我们介绍它的分类! 在国家标准中,工业气体通常分为两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它主要是指在压力下被压缩、液化或溶解的气体。此外,这些工业气体被加压或冷却,可以显著减少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并被压入钢瓶中。这些工业气体被称为压缩气体。当然,它主要包括氧气、氮气、氩气、氢气等。此外,如果工业气体继续被充分加压和冷却,那么它们届时将变成液体。工业气体也具有非常不稳定的性质,这种类型的气体在施加压力后必须溶解在溶剂中,更多 +
-
固态储氢新突破,氢能发展进入高速轨道(二)
显然,在高压氢气储存中,压力越高,每单位体积储存的氢气就越多。目前,该行业的顶级产品是700Bar高压IV储氢瓶,其压力几乎相当于700米深海底的压力。相比之下,充气轮胎压力只有2.5巴,一般潜艇的最大潜水深度只有300米。因此,气态高压氢气储存对储罐材料和密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例如,Mirai的储氢装置具有四层结构,由内部包裹塑料内衬的铝合金和外部的碳纤维增强塑料保护层(CFPR)组成。在保护层的外面还有一个玻璃纤维阻尼层。一个装有5公斤氢气的氢气罐重量超过100公斤,氢气储存质量仅为5%左右。堆积密度也更多 +
-
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
氢冶金: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传统的高炉铁生产通过焦炭燃烧提供还原反应所需的热量,并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CO),该还原剂还原铁矿石以生产铁,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O2)。氢能钢铁制造使用氢气(H2)代替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其还原产物为水(H2O),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因此钢铁制造过程是绿色无污染的。 国外使用案例:应用较早,电解水法主要用于氢气处理,因此大多与上游电力公司合作控制用电成本。目前最成功的项目包括瑞典钢铁HYBRIT项目、萨尔茨吉特SALCOS项目和奥地利钢铁协会H2FUTURE项目。更多 +
-
推进现有机组制氢的原因
美国积极鼓励现有装置进行制氢示范,前提是高温气冷反应堆和超高温气冷堆尚未投入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现有的核电站迫切需要新的收入来源。受市场天然气价格长期低迷、可再生能源在政府支持下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美国核电站的持续运营面临严重的经济挑战。自2013年以来,已有10台设备在其使用寿命内永久关闭,超过10台设备宣布将在未来几年退役。 其次,你们正在为未来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和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随着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在电网中与可再生能源的无缝集成是未来核能发展的重要挑战。核能更多 +
-
核能制氢 --- 有望成为未来制氢首选
氢能是未来最有希望大规模使用的清洁能源;核能代表高效、低耗、环保和清洁。核能制氢将两者结合起来大规模生产氢气,这是未来大量氢气供应的重要解决方案,并为可持续发展和氢经济开辟了新的道路。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正在研究核能制氢。中国200MW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建设已被列为国家重要科技项目,被认为最有可能突破核制氢反应堆类型。 核能制氢基础 核能是一种低碳、高效的一次能源,其铀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掌握了日益先进和成熟的核能技术,成为人类大规模工业制氢的最佳选更多 +
-
工业基础和规模化程度影响地区输氢方式
影响区域氢运输的主要因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业基础和规模。 关于工业启动,将特别考虑当地的配套工业,例如氢液化工厂和管道的存在;关于燃料电池规模,所需的氢气量也将随着燃料电池车辆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为1万或10万辆,那么每天所需的氢气量为30吨或300吨。此时,如果采用高压氢气运输方式,将导致运输车辆分配困难。需要及时增加液氢运输车辆数量,液氢运输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氢气运输成本可接受;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氢传输线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这是一种更适合的氢传输类型。 因此,在目更多 +
-
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氢能示范城市群建设开启竞争浪潮
建设氢能经济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中和”的关键因素,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广东、河南、北京等地已公布氢能产业专项投资项目超过1000亿元。在最近的2021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未来30年的投资机会将在10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之间。4月7日,北京发布了一份关于氢能产业的咨询草案,建议京津冀地区实现氢能产业链总规模500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在运输领域,我们将推广氢站和加油加氢站等灵活的建设方式,力争建设37个氢站,推广3000辆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