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氢能炼钢:技术、经验与前景
氢冶金:可以实现二氧化碳的“零排放”。传统的高炉铁生产通过焦炭燃烧提供还原反应所需的热量,并产生还原剂一氧化碳(CO),该还原剂还原铁矿石以生产铁,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CO2)。氢能钢铁制造使用氢气(H2)代替一氧化碳作为还原剂,其还原产物为水(H2O),没有二氧化碳排放,因此钢铁制造过程是绿色无污染的。 国外使用案例:应用较早,电解水法主要用于氢气处理,因此大多与上游电力公司合作控制用电成本。目前最成功的项目包括瑞典钢铁HYBRIT项目、萨尔茨吉特SALCOS项目和奥地利钢铁协会H2FUTURE项目。更多 +
-
推进现有机组制氢的原因
美国积极鼓励现有装置进行制氢示范,前提是高温气冷反应堆和超高温气冷堆尚未投入市场。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现有的核电站迫切需要新的收入来源。受市场天然气价格长期低迷、可再生能源在政府支持下快速发展等因素影响,美国核电站的持续运营面临严重的经济挑战。自2013年以来,已有10台设备在其使用寿命内永久关闭,超过10台设备宣布将在未来几年退役。 其次,你们正在为未来核电站和可再生能源电站的和谐发展奠定技术基础。随着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在电网中与可再生能源的无缝集成是未来核能发展的重要挑战。核能更多 +
-
核能制氢 --- 有望成为未来制氢首选
氢能是未来最有希望大规模使用的清洁能源;核能代表高效、低耗、环保和清洁。核能制氢将两者结合起来大规模生产氢气,这是未来大量氢气供应的重要解决方案,并为可持续发展和氢经济开辟了新的道路。 目前,美国、日本、韩国、法国和其他国家正在研究核能制氢。中国200MW高温气冷堆商业示范电站建设已被列为国家重要科技项目,被认为最有可能突破核制氢反应堆类型。 核能制氢基础 核能是一种低碳、高效的一次能源,其铀资源可以循环利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人们掌握了日益先进和成熟的核能技术,成为人类大规模工业制氢的最佳选更多 +
-
工业基础和规模化程度影响地区输氢方式
影响区域氢运输的主要因素是燃料电池汽车的工业基础和规模。 关于工业启动,将特别考虑当地的配套工业,例如氢液化工厂和管道的存在;关于燃料电池规模,所需的氢气量也将随着燃料电池车辆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果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为1万或10万辆,那么每天所需的氢气量为30吨或300吨。此时,如果采用高压氢气运输方式,将导致运输车辆分配困难。需要及时增加液氢运输车辆数量,液氢运输具有一定的规模效应。氢气运输成本可接受;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不断扩大,氢传输线的规模效应发挥出来,这是一种更适合的氢传输类型。 因此,在目更多 +
-
氢能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氢能示范城市群建设开启竞争浪潮
建设氢能经济是中国实现“二氧化碳中和”的关键因素,中国氢能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据不完全统计,河北、广东、河南、北京等地已公布氢能产业专项投资项目超过1000亿元。在最近的2021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未来30年的投资机会将在100万亿元至300万亿元之间。4月7日,北京发布了一份关于氢能产业的咨询草案,建议京津冀地区实现氢能产业链总规模500亿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在运输领域,我们将推广氢站和加油加氢站等灵活的建设方式,力争建设37个氢站,推广3000辆更多 +
-
沿海特色新能源制氢技术
风力发电制氢 氢气由于其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储存和运输方便,适合大规模地综合开发、使用和储存风能。风氢联产已成为一些国家解决风能电网“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提高性能质量,还可以为进一步广泛使用提供绿色环保的氢气。 风氢发电的初衷是解决风能作为一种储能的可能性的间歇性问题。 2004年,美国启动了Wind2H2项目,该项目致力于研究风力发电的氢能储存技术。利用“废”风电电解水制氢储能,不仅可以解决风力任务问题,还可以利用氢气发电,提高电网的协调性和可靠性,而且整个过程清洁环保,不产生二更多 +
-
以政策“组合拳”化解氢能产业发展难点
在优化能源结构和能耗双控的背景下,氢能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但现阶段仍存在应用场景狭窄、关键设备和部件依赖进口等发展前景不足的问题。为了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乌海将全面协调产业利益和政治支持,并通过政策“组合拳”解决潜在的阻力点。 为了有效吸收氢产能,乌海正在加快拓展氢能源消费市场。王洪飞表示,有限公司目前只能收集部分工业废气,生产氢能。在化学生产过程中,废气中的大量氢气被去除,需要提高使用效率。 面对发展困难,乌海市相关部门对大型乘用车和矿车的数量和能耗进行了彻底调查,并出台了专门的财政补贴制度,以释放氢更多 +
-
绿色转型成为经济发展主题
乌海市成立于1976年,是内蒙古第三个直辖市,是黄河流域一座年轻的资源型城市。从最初的煤炭开采和销售到后来的煤炭化学工业化发展,再到氢能的绿色转型,年轻的乌海经历的三次发展转型反映了中国能源产业和资源型城市的绿色转型。 近年来,内蒙古采取了多项政策措施支持氢能产业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2020年的大型合作项目(第一批)中,有五个氢工业项目,总投资近65亿元。在此过程中,乌海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和现代化为契机,拓展氢能产业经济链条,引领城市绿色转型,开创了资源型城市转型提升的典范。更多 +
-
全球首艘液氢运输船起航
12月24日,“SUISO FRONTIER”号离开了位于日本神户机场人工岛的专用货物处理基地,起航前往澳大利亚装载其首批氢气货物。目前预计这艘船将于2月下旬返回神户。 据了解,“SUISO FRONTIER”号全长116米,宽19米,约8000总吨,定员25人,由川崎重工神户工厂建造。船上搭载了川崎重工播磨工厂制造的氢气储罐,这种长25米、高16米的椭圆形储罐能够储存1250立方米的液化氢。 据国际船舶网了解,“SUISO FRONTIER”号已经在12月初入级日本船级社,这表明该船符合国际海事组织(更多 +
-
全球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能源系统的脱碳是关键。氢能由于其来源广泛、清洁和安全可控,已成为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之间的桥梁。氢能正逐渐成为全球低碳发展的关键能源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投入巨额资金,积极推动先进氢能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在氢能产业国际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 欧盟: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加速氢能商业化 欧盟致力于清洁能源的发展,近年来逐步明确了氢能的发展路径。2007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欧洲战略能源技术计划》,该计划将燃料电池和氢能作为关键技术领域。2008年,欧洲理事会通过了一项更多 +